提問進校園:身臨其境聆聽化工大師課
深入校園的線下行,打通科普的“最后一公里”;干貨滿滿的大師課,激發青少年的科學求知欲。在“我向化學家提問題“線下活動中,化工博物館攜手生物育種、水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專家,走進北京、連云港等地的中小學校園,與近5千名中小學生近距離交流他們關心的化學、化工話題,讓社教科普賦能專項教學,成為益智促學、啟發思考的化學“第二課堂”。
在北京上地實驗學校、北京市第十五中學,來自先正達集團的生物育種專家許建平博士為同學們帶來專題講座,解碼“現代生物技術育種與化學”的奧秘。玉米最開始可能只是一株平平無奇的野草,在進化演變之中才成為了今天黃燦燦的模樣;采用嫁接技術大規模種植的西瓜,藤的底部其實是黃瓜;卷心菜、西蘭花、甘藍這些看似毫無關系的綠色蔬菜,原來祖先都是芥末……從隨機的“尋寶”到準確的調整,以化學為本質,現代生物育種有了更精準的操作、更豐富的可能。許建平博士結合初中化學內容,從化學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活躍性出發,通過電子轉移的過程講述有機化學與無機化學形成的基礎,為同學們揭示生命的化學本質,開啟了一扇精彩無限的化學之門。
在連云港市新海初級中學、連云港市蒼梧小學、連云港師專一附小,來自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的環保微生物菌劑學科帶頭人田鳳蓉專家帶領同學們“為水環境保護插上化學的翅膀”。通過了解水環境、認識水資源、分析水中污染源和污染現狀,田鳳蓉專家為同學們揭示了化學在水污染治理中起到的關鍵作用:用化學法——氧化原理可以測定污染物,進行水污染防治;微生物的生長離不開化學物質,有效利用生物化學處理污水,可以降低水處理成本,并且沒有二次污染……化工行業能夠幫助治理水污染、修復水生態、保護水資源,為節水、護水、愛水默默奉獻。
一場場座無虛席的科普講座,一次次思維活躍的好奇發問,拓展了中小學同學們接觸、認識化工的邊界,完成了從基礎到硬核的知識進階。
科普在云端:深入淺出遍覽趣味知識點
云端互動的知識點,延續線下的化學大師課;化學化工的面面觀,啟發未來化工人的無限可能。除了豐富多彩的線下活動之外,“我向化學家提問題”活動還開設了線上互動問答渠道,以求知欲搭建橋梁,用好奇心跨越隔閡,自活動開展以來,已有700余名學生積極參與提問。化博通過互聯網讓專業化學化工科普資源走得更遠,惠及更廣。
你了解“海綿城市”的含義嗎?你知道怎樣合成新材料嗎?你熟悉化工技術在水稻育種中的應用嗎?你好奇農藥如何精準打擊害蟲嗎?化博邀請化工大咖用通俗的語言,回答了同學們提出的關于生物育種、化學農藥、橡膠合成、新材料、膜材料、水處理等6大主題的上千個好奇問題。依托中國化工博物館微信公眾號,科學家們深入淺出的幫助同學們更有效地掌握生活中的化學知識,更清晰地感知化工創造美好生活的內涵,為未來化工英才的培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化工向未來:身體力行傳遞化工正能量
豐富多彩的社教活動,打開向大眾展示化學工業的窗口;走出場館的科普實踐,打造有聲有色、寓教于樂的化學化工大課堂。除了“我向化學家提問題“活動之外,積極“走出去”的化工博物館,還通過化博小主播、化學元素周期表“獨家記憶”挑戰、全國科普日課程等科普活動傳遞化學魅力,播撒化工樂趣。
本頁面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商業評論網立場。